企業如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
十年前,世界各地的創變者聚首并設定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為應對貧窮、健康、教育、能源、氣候、環境保護等全球最緊迫的挑戰制定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路線圖。
當意識到我們迫切需要采取集體行動,方能于2030年之前實現這些遠大目標,聯合國于今年九月提出了《未來契約》。契約強調了動員私營部門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性。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在騰訊最近主辦的2024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大會(S大會)的開幕致辭中也強調了企業能夠扮演的角色以及合作對于實現SDG的重要性。
常啟德表示:“跨行業合作能夠促進共同創新,推出兼具經濟增長與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解決方案。企業作為經濟驅動力和社會創新者,肩負開辟可持續解決方案、塑造更美好未來的獨特責任。”
12月3日,以“生長”為主題的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
團結創變者,尋求更優解決方案
大會期間,來自企業界、NGO、學術界和社會創新者等創變者匯聚一堂,探討科技與企業如何成為應對全球挑戰的推動力量。
騰訊高級副總裁奚丹分享了一個案例:廣東省的一位父親通過企鵝急救助手微信小程序連線醫生,在醫生指導下實施急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這個案例充分反映出技術如何將社會力量匯聚到富有創造力的協同網絡中。奚丹表示:“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互聯網的連接能力可以創造新的社會供給,把原本存在但是相對離散的社會向善力量匯聚起來,成為富有創造力的協同網絡。”
騰訊副總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列舉了更多案例并強調了騰訊發揮核心競爭力深耕社會價值的三個關鍵領域:通過數字技術和AI提高數字化普惠服務效率;確保社會化連接,社會創新網絡才有效;致力于核心使命,同時在未知領域尋求可持續長期支持。她指出:“所有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個更加開放、開源的生態去共創。路長且阻,需要一路同行,我們才能夠讓善意創造更多可能。”
S大會吸引了逾800人現場參會,同時1300萬人觀看了現場直播。
來自各行各業的發言嘉賓也在主論壇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和實踐。微軟慈善數字技能賦能全球合作總監Greg Bianchi強調了AI Skilling initiatives的影響,尤其是為全球學習者提供適應AI驅動未來的工具的重要性。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目標守衛者”項目全球負責人、副主任Dawda Jobarteh討論了其“目標守衛者”項目以及如何在各個行業之間建立全球創新價值鏈以加速實現SDG并確保發揮作用。
可汗學院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alman Khan討論了AI如何為教育變革提供途徑,以改善教育不平等。他認為AI能夠提供學生需要的個性化指導,同時為教師騰出時間,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當人們心懷善意地去駕馭科技時,科技能夠產生積極正能量。LeapFrog Investments合伙人Stewart Langdon就其公司如何幫助目標導向企業擴大規模并產生影響提供了洞見,包括如何衡量金融服務和醫療健康的輸出和結果。
集思廣益,共創未來
S大會為時一天,主會場外還設有多個展示區,生動呈現騰訊及其合作伙伴主導的影響廣泛的舉措,包括紅雨傘計劃、數字支教、以及慈善義賣活動。此外,大會分論壇深入探討了以下話題:
1) AI向善
相關發言人分享了AI技術在社會領域的應用,例如提供咨詢和個性化心理服務、提高救災應急管理。討論最終形成三個關鍵原則:以人為中心的AI、彌合數字鴻溝以提高弱勢群體的能力、促進國際合作以擴大影響。
AI賦能的數字工具“野朋友”小程序助力全民識別物種。
2) 低碳科技
騰訊啟動碳尋計劃二期,同時擴大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網絡,旨在支持創新,推廣前沿低碳技術,助力全球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碳尋計劃首期在中國成功開展后,二期將觸及更廣泛的技術領域,并在世界多地設計多元演示場景,以吸引國際伙伴參與。
3) 健康普惠
相關發言圍繞多個領域的實踐,闡述了新技術在推動健康公平中起到的作用,包括預防宮頸癌,在生物技術領域使用AI加速藥物開發、推動智能產品設計,以及更有效治療兒童罕見病的工具等等。
4) 鄉村發展
討論基于不同國家和視角漸次展開,從國際組織針對解決饑餓和營養不良開展的工作,到孟加拉國小農,以及日本和韓國等更加發達的社會。騰訊在中國支持的“鄉村CEO”模式同樣也被作為培訓當地人才、促進家鄉增長和經濟發展的解決方案進行討論。
李夢娜曾經是一名全職媽媽,現運營臨崖咖啡品牌,她從鄉村CEO計劃中學習到如何經營企業。
5) 可持續商業模式
大會還提供了社會企業家如何高效、富有創造性地應對社會挑戰的案例研究。例如,深圳市誠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的“蠟燭消滅者”(一種口袋大小的太陽能小燈)減少了蠟燭和煤油的使用,為超過七百萬家庭(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家庭)降低了照明成本。
參會者噴涂固碳企鵝。
愛德面包坊已經為將近100名心智障礙人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獨立生活,更好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