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小店和小修小補入駐數字地圖
曾經無處不在的便民商鋪和小修小補店正慢慢從中國的城市生活中“消失”。城鎮化和大型商業綜合體使得那些夫妻店和街頭小販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那些在數字化浪潮下艱難經營的小店仿佛“失聯”了:他們沒有網站,沒有社交媒體賬號,在網絡上沒有任何存在感。然而,這些便民小店構筑起老街坊們的便民圈,特別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這樣的大城市。當居民發現他們常去的小修小補店日漸式微,一直給他們配鑰匙、補自行車胎或是修電器的人已經無處可尋,他們總會悵然若失。
為了能讓這些便民且充滿城市文化底色的小店發展下去,我們開始積極采取行動,協助他們步入數字時代。我們想要保留并重振城市的煙火氣。事實上,便民小店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我們的技術可以幫助他們跟上社會的變化。
騰訊的解決方案非常簡單——我們發起了“小修小補引路行動”,在騰訊地圖上標出一個個便民小店。原本只能通過口口相傳為人所知的店鋪地址和聯系方式現在被搬上數字世界,可以在騰訊地圖和廣受歡迎的微信平臺中進行定位和搜索。我們還提供一個免費的AI功能,幫助無名小店設計標志和招牌,方便掛在店面上,這樣顧客在街上更容易找到它們。騰訊也鼓勵普通大眾在騰訊數字地圖上添加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店。
華姐就是該計劃的眾多受益者之一。20年來,她一直在深圳蛇口的一個僅有10平方米的小店里售賣傳統客家特產和日雜。這個店鋪養活了她整個家庭。隨著網絡數字化進程的加深,華姐和她的小店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華姐為未來的生意感到擔憂,卻不知該怎么做。現在,她的店面上掛著一個全新的招牌—— “華姐客家特產”,她感到松了一口氣。
“騰訊地圖讓我的生意回春了,”華姐說。“不僅提醒老顧客我的店在哪,還帶來了新顧客,特別是那些想買客家特產的人。”
在中國,這種街頭巷尾的小店不計其數。自2023年年初項目啟動以來,這份地圖已收錄了200多座城市的超過50萬家修補小店,在網友的共同努力下,有6萬多家小店搬上了地圖。我們的AI技術幫忙制作了超過一萬個免費招牌。我們發現,搜索次數最多的服務是配鑰匙,其次是手機維修和裁縫。
騰訊將繼續努力,助力各地中小商戶在持續推進的數字化轉型中保持競爭力。下一步,騰訊將與微信支付合作,幫助小店開通電子支付服務,從而更好地服務顧客,同時讓交易更加便捷高效。